仇長根:反思甲午戰爭 化解兩岸僵局


「歲逢甲午,狼煙猶在,我們無權不殤思」。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戰敗,民族之痛,復興夢斷。甲午戰後,日本軍國霸權瘋狂,燒殺搶奪,滅絕人性,給兩岸的中國人帶來深重災難。一紙不平等的《中日馬關條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割讓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與遼東半島給日本;賠償2億兩白銀;允許外國人在華投資開礦辦廠。甲午戰後中斷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使中國跌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

今日反思:甲午之戰,中國戰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清政府政治腐敗、備戰不力、意志力薄弱,是戰敗的重要因素。戰爭本是國家綜合實力的較量,從某種角度講,認真吸取血淚的教訓,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除去兩岸內耗,相加綜合實力,將是全中國人抵禦外力的最佳組合。

今日反思:中國綜合實力與百餘年前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中華民族任人欺凌、宰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國際上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單獨力量,可以挑戰中華民族。但兩岸迄今分離65年,外部勢力從未放棄、也不會輕易放棄對台灣的圖謀,兩岸應攜手合作,共同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

今日反思:台海雖然比較穩定,兩岸和平發展的前景樂觀,和平發展的大勢不可逆轉。但是,世界風雲變幻,東海、南海暗潮洶湧,中國周邊安全面臨嚴峻挑戰。而台灣問題錯綜複雜的國際背景和島內諸多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依然存在,我們理應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值得關注的是,歷史上外國勢力曾多次把罪惡的侵略之手伸向台灣。390年前的1624年,荷蘭侵佔了台灣;1626年西班牙侵佔雞籠(今基隆);1642年荷軍又霸佔台灣;1662年英國侵略雞籠;1858年英、法、美、俄四國與清政府簽訂的《天津條約》,規定開放台灣、淡水兩處為通商口岸。140年前的1874年日本在美國支持下派軍隊侵略台灣,最終向中國勒索白銀50萬兩,才從台灣撤軍;1884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攻打基隆、淡水,封鎖台灣海峽,並佔領澎湖;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日本割佔台灣;1937年日本侵華,中國奮起抗戰八年,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將台灣歸還中國,日本共統治台灣50年。新中國成立後,美國於1950年派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從而造成迄今兩岸分離的格局。

今天,我們從國際格局、兩岸關係情勢分析,需要看到

1、美國仍未放棄「以台制華」的戰略,成為兩岸實現統一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外部障礙。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打著「維護亞洲秩序」的旗號,插手東海、南海,看緊、壓住台灣不能與大陸聯手保釣,意在圍堵、遏制中國。雖然效果並不十分明顯,但已經把這一地區搞得不安寧、不穩定。美國雖然暫時沒有在台海搞事,但不等於今後不搞事,或者永遠不搞事。

2日本對台灣仍舊不懷好意,企圖插手台灣問題。所謂「台灣歸屬未定論」,配合美國重返亞太戰略,利用釣魚島不斷滋事,拉攏台灣簽署了《台日漁業協議》,趁機修改了「和平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擬將台灣海峽納入「日美安保」範圍,擬訂日本版《台灣關係法》,試圖重啟曾經碾壓亞洲的「戰車」。日本的危險舉措,將有可能再次給世界人民帶來災難,不可不高度警惕。

3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看美國臉色行事,配合美、日表演,肆無忌憚、奪我資源、抓我漁民、殺我同胞。更佔我島嶼,還反訴訟國際仲裁。越、菲等誤判形勢,甘當馬前卒,其目的也想混水摸魚,乘機撈一把。不過,中國絲毫沒有減弱對南海的主權宣示。如今,台海暫時無事,但不能簡單、更不能幼稚地認為,今後外國勢力就不會搞事。

4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循序漸進,值得欣慰。從1992年汪辜會談,到2014年張王互訪;從連戰和平之旅,到國共高層頻繁互動;從兩岸小三通及包機,到兩岸海空雙向直航。所有這一切,難能可貴,前所未有。如今兩岸黨際、城市、社團交流不斷;千萬人次的往返、萬億美元的雙邊貿易、數十萬民眾喜結良緣,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014年,國台辦與陸委會雙向常態化溝通聯繫機制的建立,衝破65年的隔絕後取得歷史性重要突破。堅持「台獨」黨綱的民進黨,也有跡象顯示面對現實,開始訴求不反對兩岸交流,謹慎因應不可逆轉的兩岸和平發展大勢。理性務實的綠營執政縣市長、議員、民意代表、重要智庫學者走進大陸。可以看出,和平發展成為台灣主流民意,也是大陸13億人民的主流民意。可以相信,日月累積,年復一年,兩岸人通、商通、文通,終將逐步達致「心通」。

但是,兩岸政治關係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令人擔憂。深水期結構性政治分歧仍然嚴重,國民黨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的三不政策;民進黨固守「台獨」綱領。焦點集中在:「中華民國」政治定位,或者是台灣定位,或兩岸定位以及台灣的國際空間。紅藍綠對這些核心問題認知乃至原則與立場南轅北轍,而且有島內外深層次的政治、經濟、社會、民意等錯綜複雜的原因。無論如何,這些問題迴避不了,原地踏步不能解決問題,遲早需要務實面對和處理。坦承講,不少有識之士認為,時間並不在台灣,越早面對問題,結果才是兩岸雙贏。而且,「面對」到「處理」;「商談」到「結果」,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現在,兩岸智庫及學者對兩岸政治定位,共識少,分歧大,各說各話。理應加大力度,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深入研討。兩岸政治關係止步不前,久拖不決,傷害的是全體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先生曾強調指出:「台灣不實現同大陸的統一,台灣作為中國領土的地位是沒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會被別人拿去。現在國際上有好多人都想在台灣問題上做文章」(《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9~220頁)。2013年10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會見台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一行強調,「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

面對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途,面對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的東海、南海主權和海洋權益,兩岸需要鞏固並深化和平發展,更需要負責任地擔當起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民族重任。十根筷子難斷,還是一梱筷子難斷,答案是無需解釋的。筆者認為:

1)抓住契機,消除障礙,就共同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議題展開兩岸政治對話。當前,兩岸和平發展大格局令人欣慰,前景樂觀,大趨勢不可逆轉。但兩岸政治互信不夠,歷史上留下的結構性分歧難解,兩岸政治僵局依舊。這種狀況必然會給別有用心的國家,造成有隙可乘。

2)攜手合作,有所作為,在南海問題上探尋兩岸如何共同維護台商和陸商切身利益的機制。兩岸之間的合作,乃至兩岸涉外領域的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是台灣民意主流。合則雙贏,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缺失的是,台灣當局在南海問題上仍然堅持消極立場。台灣保持所謂中立的態度,是不可能真正實現自保。

3)丟棄幻想,排除外因,以美國為馬首是瞻將難以維護台海及亞太區域穩定和安全。美國為重返亞太,甚至公開言稱要領導世界百年,其間不知何時會打「台灣牌」。台海的穩定,亞太的安全,萬萬不可寄托在美國身上,並且要防止日本介入台海。台灣的安全,依賴外因保護是極為不可靠、萬萬不可取的。

4)中國夢、兩岸夢,唯有緊緊依靠兩岸中國人的團結,夢才能最終實現。兩岸中國人共同維護東海、南海、台海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的理念,是至力於世界和平發展與合作,是保護「兩岸共同的家園」,是維護「兩岸一家人的共同利益」,並非聯手對外尋求對立與對抗。中國從來不挑事,不鬧事,不霸道。中國在領土之外,沒有部署一兵一卒(維和部隊除外)。

總而言之,甲午戰爭給兩岸中國人的啟示是:合則雙贏,分則雙危。銘記歷史,知古鑒今。落後就要挨打,強大才能圓夢。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指出:「120年前的甲午年,中華民族國力孱弱,導致台灣被外族侵佔,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極為慘痛的一頁,給兩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我們不要沉湎於歷史苦難,也不要陷於歷史泥淖,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兩岸早已成「命運共同體」,為了兩岸中國人的福祉,為了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我們必須記取甲午戰爭的歷史教訓。唯有兩岸合作,唯有中國強大,才可避免甲午戰敗的悲劇重演。

作者為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台研中心副主任及上海市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副會長

(發表於海峽情第八期)